微孔滤膜是实验室过滤、除菌和分离的核心耗材,但其润湿性差异极大——亲水性膜易被水润湿,而疏水性膜(如PTFE、PVDF)则对水相溶液“拒之门外”,导致过滤失败、流速极慢甚至无法通过。正确预处理是发挥滤膜性能的关键前提。
常见滤膜材质及其润湿特性:
混合纤维素酯(MCE):天然亲水,可直接用于水溶液,无需预处理。
尼龙(Nylon):亲水性好,适用于大多数水相和弱极性有机溶剂。
聚偏氟乙烯(PVDF):弱疏水,纯水润湿困难,需酒精预润。
聚四氟乙烯(PTFE):强疏水,完全不被水润湿,仅适用于气体或有机溶剂过滤,若用于水相必须特殊处理。
聚碳酸酯(PC)/聚醚砜(PES):通常为亲水改性,可直接用于生物样品。
针对性预处理方法:
PTFE滤膜(水相使用):
先用100%乙醇或甲醇完全润湿膜面(约1–2 mL),待液体自然渗透后,再用去离子水冲洗2–3次置换溶剂,方可过滤水样。
PVDF滤膜:
用少量甲醇或异丙醇润湿30秒,随后加入少量水过渡,再进行正式过滤。部分品牌已推出亲水改性PVDF,可省略此步。
尼龙与MCE膜:
虽为亲水性,但为提升流速和减少吸附,仍建议用样品或纯水预润10秒。
有机溶剂体系:
若过滤乙腈、甲苯等非极性溶剂,PTFE可直接使用;但亲水膜(如MCE)遇有机溶剂会收缩失效,应避免混用。
注意事项:
预润液体积不宜过多,以免稀释样品;
润湿后若长时间未用,膜面干燥需重新处理;
对蛋白、核酸等敏感样品,避免使用可能引起变性的有机溶剂,可选择低吸附亲水PVDF或专用生物滤膜。
掌握不同微孔滤膜的润湿特性与预处理技巧,不仅能提升过滤效率,更能保障实验结果的准确性与重现性。正确的“第一步”,往往决定整个实验的成败。